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對於「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想像:經營管理課題


生態與環境品質保護
課題一:需建立黃蝶翠谷完整的生態基礎資料,生態棲地亟需保育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成立目標為保存多樣之生物、完整之生態。1935~2008年間,林務局針對美濃黃蝶翠谷境內之雙溪熱帶樹木園建立了完整樹種變化、植株生長、林相消長的完整資料。黃蝶翠谷內動物相的調查,近幾年因美濃愛鄉協進會、八色鳥協會、台灣蝴蝶保育協會等民間團體的自發調查,才有較大規模、較完整的研究。調查結果皆顯示黃蝶翠谷有多樣蝴蝶種類,但仍有待進一步探討之研究空缺:黃蝶翠谷在秋冬可見大量青斑蝶、紫斑蝶,但是否意味黃蝶翠谷是紫斑蝶遷徙的重要據點?
黃蝶翠谷內的溪流在枯水期時水量極少,在豐水期又遭逢暴水氾濫,河水湍急;河水枯豐比的極度不均,加上谷內溪流的集水區範圍不大,上游水土保持因開發而不甚理想,山坡無法有效涵養水源。在此不穩定之環境,魚類要生存實屬不易。經過2009、2010的大水破壞,黃蝶翠谷的溪流環境不利魚類生存。
哺乳動物的調查所面臨到的問題主要為人力受限、缺乏器材。
朱鸝列名為「文化資產保存法」裡第一類瀕臨絕種動物,在雙溪谷地口的熱帶母樹林可見其覓食、配對築巢、孵卵、育雛。目前台灣西岸低海拔地區已罕見朱鸝棲地,雙溪谷地是台灣島西岸朱鸝少數棲息地之一。另外,八色鳥(Pitta nympha) 在台灣地區屬於稀有夏候鳥,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並為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亞洲鳥類紅皮書中「易危」(Vulnerable) 鳥種之一。據國際鳥盟的調查,全球的八色鳥數量僅剩2,500至10,000,主要是因為繁殖、渡冬棲地受到人為破壞。黃蝶翠谷內林地過度開發成果園,對於朱鸝、八色鳥等鳥類的威脅可見一斑。
對策:
1.    應定期調查、監測黃蝶翠谷的生態,廣泛而有系統的調查應包括鳥類、蛙類、爬蟲類、昆蟲、蝴蝶、無脊椎動物等;統一調查資料格式;建立資料庫空間。完整的生態基礎調查有利復育生態、解說教育工作。
2.    加強特殊物種(八色鳥、朱鸝等)、珍貴植群及棲地的調查、保育工作,有效適時掌握各族群所面臨的威脅、族群數目、棲地現況,所擬定的保育計畫才能對症下藥。
3.    研究生態系統,深入瞭解國家自然公園區域的環境特性,瞭解黃蝶翠谷對於水文、氣候、基因庫所扮演的功能。
4.    採取必要措施,恢復已遭破壞或瀕臨滅絕之重要生態體系、景觀,以恢復物種之健康族群。
5.    管理處應定期召開說明會,利用各種解說媒體使當地居民、遊客瞭解各項用於保護黃蝶翠谷生態的法令規定,清楚說明哪些動植物禁止捕捉、採掘,減低民眾因不諳法令而誤觸規定的情形。
6.    保護區內禁止非法砍伐、捕捉、私闢休息區等破壞資源之行為,並避免資源不當利用。
7.    加強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巡山工作隊的巡邏;在地居民熟稔山林珍貴資源之分佈,輔導地方民眾籌組巡山工作隊,加強巡邏嚇阻作用。
8.    《國家公園法》規定,生態保護區禁止興建一切人工設施,惟學術研究、公共安全、公園管理上需要,不在此限。如架設人工設施有其必要,任何工程或設施應減少施工面積及對原生植物的砍伐,減低對原生動物的影響。

課題二:黃蝶翠谷內溪流的集水區農業發達,導致農業污染、破壞水土保持
六秀坑溪為黃蝶翠谷內主要溪流之一,其集水區位於杉林小份尾,區內果園遍佈,集水區所在的山谷盡是芒果樹,當地居民探查此地,發現果園普遍噴灑除草劑。在山上種植果樹,會讓所使用的農藥、肥料污染溪流源頭,這對取用下游溪水的居民都有莫大的安全隱憂。在高山種植果樹也會破壞土壤的結構,遂導致土石流、崩塌等,導致每逢暴雨,洪水夾帶大量泥砂淤積於河道內,致使河道疏洪能力減低,洪水常漫溢中下游兩岸,使美濃遭受淹水之苦。
對策:
1.    黃蝶翠谷多為國有林事業區林班地,主管機關為林務局,如有未登記土地,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各管理機關應協同林務局完成下列事項:
一、國有林班地土地登記及地籍管理:在黃蝶翠谷區內如有未登記土地,應建立完善地籍資料,便於森林生態系經營,及提供國有土地規劃利用之基礎。
二、租地造林地管理:調查承租人在黃蝶翠谷承租的造林地是否違法種植經濟價值較高之作物。若有,應輔導違法承租人如實造林。
三、國有林事業區出租造林地補償收回計畫:藉由租地收回之積極管理,以達下列效益:
甲、加強雙溪集水區涵養水源功能;
乙、減少集水區坍崩嚴重,進而減少土石流等災害對於美濃的威脅;
丙、減少在國有林地栽種果樹,進而減少農業、化肥對於水源之傷害;
丁、減少人為行為對於山林生態的侵擾,讓森林、生物得以休養生息。
2.    上游集水區內嚴禁濫砍濫伐,加強水土保持。
3.    加強巡邏及取締不合法傾倒廢棄土方、垃圾至河床者。
4.    國家自然公園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推動在地居民培力計畫,擔任環境教育種子;培訓志工推動河川守護工作、生態巡護工作;舉辦環境教育工作坊,加強居民對於環境保護的專業知識,
5.    國家自然公園與環保局協力推動土壤、空氣、水質污染監測計畫,調查、控制污染源,維護環境品質。

文化資產
課題:如何完整保存美濃的公告古蹟,加以推廣美濃客家文化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區域內之人文資源類型多元且豐富,有古蹟遺址、歷史建築、民俗信仰活動與場域等。目前國家自然公園境內之公告古蹟面臨諸多危害,這些古蹟之結構完整堪憂。作為一座國家一級古蹟,竹仔門發電廠是美濃農業發展的重要奠基,也是美濃水圳景觀的一處實體象徵。但是電廠的存續目前面臨到亟需解決的問題,例如電廠內的牆壁粉刷多處剝落,其身為主管機關的台電也無意花錢維修。
東門樓和瀰濃庄敬字亭則面臨到都市發展對於歷史古蹟的負面影響。這兩座皆是市級古蹟,也是大啟文明、文風鼎盛的象徵,更是貫穿永安聚落的起點,但現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這兩座古蹟皆遭危害。
對策:
1.    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之古蹟遺址、歷史建築應劃設為「史蹟保存區」,區內之人文資產應定期修繕、復舊。
2.    清點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區域內具有歷史意義之人文史蹟,調查這些史蹟之現況、哪些古蹟短期內有毀害之虞,再擬定這些古蹟之維修計畫。
3.    目前未有完善機制,以評估建設開發案對於歷史資源之衝擊。應建立文化史蹟周邊設施設計規範,確保開發案無破壞古蹟之虞。
4.    除了有形古蹟,美濃也具有多項文化遺產,例如二月戲、新年福、滿年福、伯公會、義塚祭祀、善堂九獻禮、宗族嘗田制度、年節敬阿公婆、客家八音等。美濃開庄近三百年,是台灣重要的客家傳統文化區。根據行政院客委會所進行的台灣客家鄉鎮人口調查中,美濃鎮人口中,客家族群約佔90%,是台灣客家地域少數的客家族群最密集的居住地。美濃諸多學校已有課程教育學童客家文化,例如美濃國中設有八音社,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應與學校配合,加強這些課程的深廣度,也使這些課程能永續經營。

遊憩發
課題:謀求遊憩發展,又不破壞美濃自然文化資源,為一重要課題。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除強調黃蝶翠谷自然生態保育、美濃客家無形、有形文化財保存、山岳地景保護外,也需適度推動生態旅遊,以發展在地無煙囪經濟,更可讓國人認識美濃在地自然人文資源。美濃國家自然公園設立旨在維護自然文化資源,如何在此大前提下,建立平衡適當的遊憩機制,提升在地經濟,是營運相當重要的一項課題。
對策:
1.    應鼓勵生態旅遊。生態旅遊需基於自然與文化,重視環境教育,支持地方永續發展,喚起保育意識,利益更回饋社區。如此經營的觀光產業,才不會因過度發展消耗在地資源的一般觀光旅遊,而犧牲美濃國家自然公園設立的初衷。
2.    優質生態旅遊地經營者對遊客均應有「該來的才來」之觀念,生態旅遊小而美、重質不重量。避免大量引入遊憩硬體設施等人工建物,如遊客中心、餐飲住宿旅館、連外道路等。深度生態旅遊不需上述大型建物,只需完整的軟體配套,如熟諳在地自然文化財之導覽人員、行程需足以提供不同層次與程度的知識、體驗大自然的機會、良好的服務品質。
3.    美濃當地已有諸多社區發展協會正在發展深度生態旅遊,主要讓遊客透過當地居民的專業導覽,感受美濃在地居民的生活文化,獲得心靈感動,而非走馬看花,膚淺走過美濃。這些社區發展協會已有厚實操作生態旅遊經驗,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應優先挹住資源於此,讓協會可以培訓更多導覽人員、發行導覽手冊、安排更多具有文化深廣度的生態旅遊。
4.    生態旅遊所涉及的層面廣泛,除了一般觀光業所牽涉的事務,如住宿、餐飲、交通外,還需有著墨於自然人文史蹟的專業人才。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可按照下列組織架構,輔導在地居民成立生態旅遊小組,負責社區生態旅遊經營事宜:
一、解說訓練組:培育自然人文專業解說員;
二、資源巡守組:定期巡護自然人文資源,如有異狀(步道指標是否正確?路徑圍籬是否牢固?等),通知相關單位;
三、媒體行銷組:攝影、錄影、製圖等藝術專業人員;精通網路的人員、專業形象、媒體關係人員等行銷人員;
四、民宿經營組:鼓勵小型、家庭式民宿之經營,並加以輔導,避免引入與美濃地景相衝突之大型旅館。
五、風味餐點組:生態旅遊所推廣、使用之膳食,善用在地所種植之作物,以「地產地銷」為消費理念。
5.    目前美濃尚未有充足的旅遊資訊服務,應建立一處旅遊服務中心,或統一對外窗口提供旅遊據點資訊、預定餐宿、解說服務、其他與旅遊相關資訊。除了實體旅遊諮詢中心,可建立網站,事先提供多元資訊給欲參訪美濃的民眾,便於民眾事先掌握充分資訊,有助於順利進行深度生態旅遊。
6.    美濃景區通常腹地狹小、通往這些地方的道路通常狹窄,但也因為不易到達,更因為尚未有道路拓寬、設立大型停車場等大型工程的摧殘,這些地方才能保持原有的面貌、資源。應加強美濃當地之接駁巴士,也可建立完善的自行車、步行道路系統。
7.    應定期監測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境內的環境品質,觀察環境品質是否有明顯改變。若有,應確定這些改變是否由於遊憩規劃、不當使用、遊客數量造成,進而檢視經營目標與策略。若有必要,應組成工作小組討論是否需要管制遊客數量、如何管制、所允許之遊客人數等課題。

地質、地形保護
課題一:黃蝶翠谷土石崩塌情形嚴重
2008年88風災後,黃蝶翠谷土石崩塌情形嚴重,不僅可能傷害往後參觀的遊客,也會破壞黃蝶翠谷內的生態環境。
對策:
1.    土石崩塌反應的是黃蝶翠谷內的土石保持工作尚待加強,為使災情不再因每次下雨而惡化,應擬定土石保持的整體計畫,計畫時程應按執行之難易、所欲處理災情之緩急,分為短、中、長期。
2.    即刻調查黃蝶翠谷土石崩塌的分佈、各個範圍的嚴重程度,再加以分類、分級,如有必要,封閉與保護土石崩塌有危急民眾之虞的地區。把這些資訊納入地理資料系統,後續處理土石崩塌的情形才有基礎資料可以參考。


經營管理
課題:與地方政府、社團建立合作共管、伙伴關係的挑戰
現代台灣國家公園保護區典範源自美國1872年成立的黃石國家公園,採用排除式的管理方式,特徵是國家政府直接介入,反對在地居民介入管理,未充分納入,甚或忽略地方的意見。然而,國家公園的管理模式與在地居民的意見相左時,居民只好用抗爭回應之。為解決以國家政府為主的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機關,和其他利益關係人的衝突(尤其是國家和以在地資源為生的當地民眾的衝突),自1960年代開始,國際保育社會即對「無人的公園」的典範提出質疑,認為保護區劃設、經營過程應該誠實面對利益關係人的訴求,藉此化阻力為助力。而在現實政治裡,國家預算都有排擠效應,相較於以經濟發展為主的國家策略,或相較於政治後果較為明顯快速的社會福利政策,編列於以保育為旨的國家公園等保護區的經費恐會日益減少。又保護區多位於邊陲,以國家政府為主的管理方式會囿於經費人力不足,執法上無法全面顧及。
1980年代後期與1990年代初期,中央集權式的排除式管理開始鬆動,出現許多新的保護區的經營理念,主張保育過程應為一場社會過程,保護區的劃設、經營過程必有許多不同的理念、方式、想法,這些不同的價值應有平等對話的機會。在地社群不再被認為是不值得重視、合作的主體;反之,在地社群因為其生活生計與在地資源的重要關係,基於現實的政治考量,也因為在地社群離保護區近,所以在地社群遂被認為是保護區的主要權益關係者、關鍵的夥伴。2003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versation of Nature)舉辦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The Vth World Park Congress)宣示千禧年後新的保護區經營管理典範:

  • 具多元社會與經濟的目標,保護區已不再是傳統「無人的公園」,而應嚴謹考量在地社群與在地資源的生計生活關係;
  • 國家政府的治理資源、權限有限,應採用多元的治理型態,納入居民、團體等多種主體;
  • 鼓勵與在地社群緊密互動;
  • 考量多向連結的網絡;
  • 營造社區對國家公園的認同與國際的關注;
  • 在技術官僚的取向外,添加政治的考量;
  • 廣泛長久的財源機制;
  • 多元的技術需求,重視在地知識。

台灣社會運動近年來風起雲湧,顯示多數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力與公民參與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認同。美濃當地民眾仍對國家公園體系不甚瞭解,劃設國家公園後對於自身的權益保障有疑慮,消弭民眾的疑慮有助於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經營,民眾溝通、協調是經營管理的關鍵。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在決策與執行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公民參與,兼顧保育在地自然人文資源,及在地居民的福祉,是經營管理至關重要的一項課題。
對策:
1.    國家公園不只是國家的資產,更是社區的資產,不能只由國家管理,須由許多夥伴,包括在地居民共同經營管理。為確保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經營順利,應邀請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居民代表、其他權益關係人,成立「美濃國家自然公園諮詢委員會」,討論園區內重大政策、經營管理事項,並有決議權。本委員會也應代表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範圍內居民,行使參與美濃國家自然公園之規劃,以及居民與政府之對口單位。
2.    定期在美濃各里召開說明會,宣導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所執行之工作事項,唯有民眾充分了解,所執行之工作方能順利進行。管理處所作之決定,也應在說明會充分揭櫫於民眾,民眾如認為所作之決定有影響自身權益之虞,民眾也可在說明會反應,促進良性溝通。
3.    持續舉辦說明會、座談會,向居民介紹美濃國家自然公園之目的與工作內容,提升民眾對於公園之認識;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也應在這些場合收集民眾對於國家自然公園的建議,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經營方向都應納入這些意見,適度修正。
4.    園區周邊居民擁有珍貴在地知識,應善用這些知識。在地居民可長期協同專家學者、民間團體進行園區內的環境教育、研究調查、環境監測、生態保育等工作,建立在地居民關懷所住地區的熱情,也建立居民與政府、學者的合作機制。
5.    舉辦各種培訓工作坊、參訪等活動,培訓當地居民成為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委員會委員、解說員或保育巡查員,不僅增進在地參與,也增加在地就業機會。
6.    應建立管理單位資訊公開制度,便利人民共享及公平利用資訊,保障居民知的權力。經營管理計畫、園區內所進行的研究調查、環境監測、生態保育的成果報告,應定期出版,公開於網路,人民得以有效監督。除此之外,凡召開任何會議(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召開之會議、在地說明會等),都應利用網路在網上現場直播,無法前往開會的人以便監督會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