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會議影像紀錄: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

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從地緣關係和價值觀所孕育出的人、森林、村莊建造
主持人:丘如華(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
主講人:朝廣和夫 助理教授(日本九州大學環境設計所
  譯:陳玉蒼(實踐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助理教授)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五之一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五之二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五之三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五之四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五之五

第一場的主講者為朝廣和夫,目前任教於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所的環境遺產設計部門,將會從位於山地農村的非營利組織(NPO)山村塾的活動為中心,來介紹以下觀點。

・爲什麼在山地農村需要NPO?
NPO在山地農村是如何開始的?
・如何推廣使都市居民也一同加入?
・在山地農村的實地體驗活動擁有什麼樣的效果?
・如何進行人才養成?

亞洲的自然公園,因為雨量充足,動植物的種類繁多;又如台灣日本等以農業社會起家的地區,更是需要花心力來保護故鄉山水的自然環境。

歐美國家對於自然公園的重點則在於Public access,也就是必須創造出一般民眾無論何時每個人都可以拜訪自然公園的機會。透過各式各樣的program,不僅僅只是參觀,而更進一步關心其管理,以達到教育保有生物多樣性促進觀光農林業等多重目的。

英國的National Trust和國立公園,實為實踐Public access和達成環境保護的好例子。澳洲的National Park則是有Eco-tourism。美國於1930年代羅斯福總統所開始的Civilian ConservationCorps,直至今日在美國境內各州的國立公園中,仍可以見到由年輕人為主的服務活動。各國因其社會,自然環境的不同,也各自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活動方式。

那麼,像日本和台灣這樣生產和管理兼顧的農村社群,適合發展出什麼樣形式的自然公園呢?尤其在日本,要將私人觀念強烈的的私有地轉向Public access的概念,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礙。另一方面,山地農村的人口面臨急速減少的危機,要保護美麗的農林地著實困難。我將以山地農村為中心的NPO山村塾為例,介紹其在面對上述課題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克服的過程。

參考文獻
・よみがえれ里山・里地・里海、重松 敏則 (編集), JCVN (編集) 、築地書館
(2010)

相關網站(日本)
・九州大学芸術工学研究院緑地保全学研究室:http://www.design.kyushu-u.ac.jp/~asahiro/
・山村塾:http://www.h3.dion.ne.jp/~sannsonn/
NPO NICE:http://www.nice1.gr.jp/
NPO JCVN:http://www.jcvn.net/
・日本の国立公園:http://www.env.go.jp/park/
・日本の国営公園:http://www.mlit.go.jp/crd/park/shisaku/p_kokuei/nihon/index.html

相關網站(其他各國)
The National Trust:http://www.nationaltrust.org.uk/main/
National Parks in Britain:http://www.nationalparks.gov.uk/
BTCV:http://www.btcv.org/
Conservation Volunteer Australia:http://www.conservationvolunteers.com.au/
The Corps Network:http://www.nascc.org/
Student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http://www.thesca.org/
EarthCorps:http://www.earthcorps.org/

文字記錄(紀錄:王欣瑜)


丘如華:各位朋友,容我介紹今天的講者,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朝廣和夫博士,他是九州大學的設計博士,現在在同所大學研究所任教,擔任藝術工學研究院環境‧遺產設計部門的副教授。原本在名古屋做設計的他,後來投入自然環境設計,所關心的議題和人、土地脫離不了關係,我們口中的「保護」,在日本叫做「保全」;日本最近在農業和經濟上的衰退,能為台灣作為借鏡。讓我們來歡迎朝廣和夫博士,他今天的講題是:「日本里山保全運動與國營公園經驗:從地緣關係和價值觀所孕育出的人、森林、村莊建造」。

朝廣和夫:謝謝主辦單位邀請我到台灣,在進行簡報之前,我想先進行我的感謝。日本311的地震,造成了很大的災害,感謝台灣為日本做的援助。這一次震災造成兩萬多人傷亡,還有十萬人在過避難生活,我們會全力做災後重建,感謝台灣給日本溫暖的支持。簡報是上個月跟這個月的災區照片,這是醫院受災的狀況,海嘯高度達到20公尺,現在北海道當地有個造園協會,是討論接下來的如何重建的組織。

接下來就進入今天的演講,有關農山村部落當地NPO團體的介紹。為什麼NPO團體的活動在農村是必要的呢?我將從環境保護的觀點,以及福岡縣政策的觀點來介紹起。那NPO又是如何在農村裡做活動的呢?我將藉由NPO山村塾在當地設立的動機,為大家說明。那如何讓都市居民來農村參與活動呢?我會以山村塾活動來跟各位介紹。在山村塾的農村體驗活動的成效又如何?我會利用參加者的問卷結果來跟各位解說。最後是怎麼做人才培育這一塊,我會利用山村塾的訓練的樣式和重點來跟各位解釋。演講最後,我也會提一下日本的公園制度是如何。

從世界的觀點來看,現在還有很多國家為生存而戰,但也有很多國家已即將進入持續型社會。簡報左方是開發中國家孟加拉的照片,是孟加拉的一個小島,因為森林被砍伐,大象棲息地被消滅的情況。上方照片是日本的針葉樹人工林,其實人工林在日本的市場很小,管理不足,地表的植物也因此隨之流失;這也導致,土壤和地下水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還有颱風對策等等,變成現在日本很大的課題。右方是英國森林保護區的照片,英國的植木方法很傳統,他們利用高樹木散居各地,管理雜木林來做好景觀保全。

上述這幾個國家,狀況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共同課題是:人跟自然的平衡。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必須跟全球其他國家合作,針對地區需要,找出適合的活動。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福岡縣農業農村振興基本計畫的圖表,農業人口逐年減少,65歲以上務農的人口現在佔有54.4%,農地耕作面積有減少傾向。主要理由來自日本總人口數減少,加上農林業經營困難,農村人口減少,大部分人都往都市跑,導致都市人口過剩、密度過高。以及因為高齡化的關係,對農產物品的消費量逐漸減少,像麵包這類的熟食購買量反而是增加的,證明飲食生活上的變化一直在持續。因為這樣的狀況,所以福岡縣進行了農業的集中化、品牌產品的建立、地區與環境共生、飲食和生活改善等各方面的活動。

特別在地區跟環境的共生這一塊,福岡縣是採取減少農藥和肥料的栽培方式。另外,因為農村漸變貧困,所以也有必要與支持農村的消費者和都市居民合作、建立網絡,政府也可以直接對農家補助辦理。

在此狀況下,我們要介紹福岡縣一個先進的事例,是一個透過農村和都市交流的團體,叫做「山村塾」,他們的座右銘是:造米、造人、造林。這個地方叫黑木町,隸屬八女市,位於福岡縣南方,人造林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黑木町是一個利用梯田來種稻的地區,也有很多茶園。他們設立的動機之一,來自1993年時,日本出現史無前例的「冷夏」;那年的夏天非常寒冷,農作物不足,大家才發覺糧食自給的重要性。這個地方也是颱風經常侵襲的地方,1991年有大型颱風1719號來襲,有許多以林業為主的農家,不得不辭去工作,市民因此覺得,一味種針葉林的政策,有必要加以檢討。

接著是日本木材供給量的示意圖,可以發現木材自給率從1995年的94.5%降到2001年的18.2%,因為現在的樹木已經無法自行砍伐。再來是林業者和消費者針對山林需要的統計圖,大概有51%林業者提出林業生產的需要,消費者只有7%。相對來說,消費者對地球暖化、動植物生育環境的保護以及休閒這些部分是比較注重的。如前所述,現在有因人手不足導致農林地廢棄使用的情況,我認為都市居民有必要一起共同守護山林。

在介紹山村塾的活動之前,先跟大家介紹環境保護活動的構成。產業振興要靠企業活動,如果是地區或地方振興的話,則必須需要仰賴服務和貢獻活動完成;環境保護則仰賴志工彼此的攜手合作。所以為了要內化環境保護,有必要強化志工活動;這樣的狀況下,地方觀光才有可能性存在。用觀光來區分產業振興、地方振興到環境保護的話,可分成大眾旅遊、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社區服務和志工服務。如BTCV是英國的一個環境保護團體,右邊這位是領導人,左邊是志工,他們是透過志工旅遊,共同進行環境保護工作。又如澳洲的環境保護志工協會,他們不像英國資金募集方便,所以朝生態旅遊的方向走,像國家公園的生態旅遊就是他們的主要活動。再來是在美國西雅圖的環境保護組織,美國在每一年的環境服務活動很多,他們會透過這種服務活動來實行環境保護;美軍從阿富汗或其他地區回來時,也會請他們進行志工服務,做這樣的環境保護工作。

山村塾則是以家族為主體,透過家族成員和志工的自行規劃,來從事環境保護。山村塾設立的目的,是希望都市和農村一起進行農村和林業活動,和樂融融中來保護山村的自然。在1994年以兩家農家為中心而設立,目前仍以家族為中心,會員有108個,一年有大概130天的活動。2006年山村塾獲得總理大臣獎,這在日本是非常崇高的獎項。

山村塾的活動可以分成稻作活動和山林活動兩大部分。稻作活動是在梯田插秧、種稻、收穫。這是小朋友以傳統農耕手法插秧的照片;再來是山村塾的梯田風景;這是插秧之後大家的狀況,大家都累垮了。裡面的人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由大帶小,一起從事農作。

山村塾農作的主要特徵,就是「合鴨進水」,這種方式台灣也有。插秧之後,把網子張起,讓合鴨能進入;這些合鴨可以清除雜草,也可以吃害蟲,把泥土扒鬆,他們糞便又可以施肥,因此達到減少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效果,稻作也會比較強壯。但是有時合鴨也會偷懶,就必須仰賴人,所以山村塾的會員就過來除草;因為除草是在炎熱的夏天進行,所以參加的人比較少。稻穗結成之前,會把合鴨抓上來,再進行收穫期割稻的工作。這些鴨子,最後就進到我們肚子裡;在拔鴨毛的時候,大家都說,好像很好吃的樣子。照片上是山村塾的主要工作人員莊園先生,他開玩笑地說:「稻米好像不是我們主要工作,我們的主要工作好像變成生產鴨子。」在年後或年初他們會擣麻糬、拔河或舉辦祭典,不過因為農村人口不斷持續性的減少,要舉辦這類活動已有一定困難度。

接著說明山林活動。針對被颱風吹倒的樹林,選擇種較多的闊葉樹林,而非針葉樹。這是春天採山菜的照片,他們把山菜做成天婦羅,除草一起分享;夏天時,在木苗周邊除草;冬天時他們會用傳統窯製作木炭,另外,為了製造杉木林和檜木林,也必須做除枝和間伐。除此之外,他們也有小朋友露營,以及採茶、製茶的體驗活動,因為跟公部門合作,這些茶體驗之後或許還可以產品化。我們藉由這些活動體驗四季的不同,我們不會用客人方式對待來參加的人,大家就是以一般的立場來彼此交流。右邊的照片是九州大學的畢業生,現在在九州電力公司上班,六、日就會過來山村塾幫忙除草。山村塾的另一特徵是以家族為單位,不僅能進行家族成員間的交流,也可以從事環境保護。照片中的大家正分享著自製的的蔬菜和稻米,讓農山村的每一個人,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山村塾還有一個重要活動叫宿營型的志工活動,包括兩天的小型工作坊、十天的打工度假,八十天的里山志工活動,這些志工活動是希望隨時隨地,提供每一個人參加活動的機會。這是美國藉由大眾參與活動的幾個形式,對山村塾來說,包括公民社會的形成、個人的自我實現、輿論的形成、市民力的強化等等,都是NPO團體的使命。市民社會的形成在日本是一個很大課題,歷史上的日本是一個以農為主的民族,自然和地區的保護都由村民來做,大部分屬於私人土地,因此這種隨時隨地並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接觸權。農山村人口逐漸減少、越來越貧困,因此提昇都市人接觸農村的機會,變成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這是兩天的小型工作坊,由山村塾和地方農家一起協力舉辦;如果是十天的環境保護合宿,是由大學和BTCV一起協力完成;八十天的是跟國際工作營合作,以年輕人的交換為主,來自法國、台灣、德國的青年都有。最近的合宿型活動,整建了已經關閉的學校做為合宿場所,宿營的方式採取共同生活。這是一張除草照片,照片上的女生是從斯洛伐尼亞來的,因為八十天很長,他們經常是接受地方人的委託來做事,在照片中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活動,這類活動,可以讓參加者跟地區居民建立良好關係。這一張照片是活動成果之一,一面石堆的牆,農民因為年紀太大無法修護,所以讓志工幫忙。目前這樣的活動已經持續十年,所以已經有得到公部門的資金補助,各位可以想像,要到十年的時間才能得到政府的理解和補助。這張照片也是地方公部門的委託,他們出材料費,是森林散步療癒路線的工作,左邊是實施前,右邊是實施後;從照片可以看出,雖然人力是志工,但做出來的品質非常好。品質也是很重要的事。

接下來跟各位介紹一下成效。事實上好處很多,對山村塾來講,相同工作量是由多人非一人完成,定期參加和回來參加的人一直在增加;對地方而言,可以讓農村後繼有人,農村年輕人可以和小朋友交流,甚至可以在這個場所找到結婚對象,現在已經有四對經由這個活動而結婚,這是很大的事蹟。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能藉此找回農村的自尊和驕傲。

以下是參加者的感想。他們認為透過這種生活型態,生活可以變得更規律,此外也有像改善人際關係、提昇田園環境的認識和技術的感想。

再來是1997年到2002年十天打工度假參加者問卷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大家是做環境保護志工,不過他們得到最大的回饋是和陌生人有連帶感的喜悅,和新朋友共同作業的滿足感。另外因為是十天的關係,所以技術上的成效回饋不大,如果是八十天的話成效可能會高一些。

在我的學校,九州大學環境設計學系的大一學生,也會舉辦兩天一夜的體驗活動,關於山林或堆肥的問題,他們會藉此進行相關的理解。在成果方面,有81.8%的人認為可以跟同年級學生和老師交流,81.4%的人認為可以對環境有更深的理解,得到的數值都很高。至於大家還想不想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呢?29.2%的人認為如果當作調查、研究的活動願意參加,24.1%認為把他當成課業的一部分,藉此拿到學分也有意願參加;因此像農山村這樣的體驗活動,事實上也可以得到教育成效。日本的文部科學省曾經調查,現代年輕人的領導能力是比較低下的,如果透過這種活動,就可以促進年輕人的領導能力。日本基本上是四月開學,東京大學現在已經有在研究,像台灣一樣九月開學的方案,透過這樣的變更,就可以在暑假做這些體驗活動。

要完成這些活動,人才培育很重要。山村塾有里山領導人的講座,或技術上的講座。為什麼人才培育重要?如果要有高品質的環境保護活動,就必須擁有肩負安全和愉悅責任的領導者。這是山村塾的訓練活動照片,包括如何使用電鋸和除草機,再來是確認現場工作安全的照片。像電器的使用,一般志工無法勝任,必須要有經驗的志工或是當地農林家來施行。日本有許多作業技術和環境理解的講座,但是像人際關係能力和營運管理能力的講座比較少。為了讓初次參加的志工能夠投入和提升品質,有些能力是必須具備的,比如說伙伴集結的能力、作業順利進行的能力、安全保護的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都必須培養。2006年山村塾招待了英國BTCV的訓練者,提供他們人才培育計畫;像工作道具說明,或把一天的活動有邏輯性的排列出來等等,都是計畫內容的一部分。這是參加訓練的問卷調查結果,最多的迴響是在回饋這一塊;所謂的回饋,指的是在遇到問題時,能有適切的回應這一點。日本一般的初學者,少有詢問長者的習慣,有些問題就不會解決,也不會再回頭參加活動,環境保護圈就無法擴大。所以平等對待和提供溝通的場合是很重要的課題,日本和歐美這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在八十天的志工活動中,來自歐洲、亞洲不同國度的人,可以共同討論要舉辦什麼樣的講座,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等等,這些都是在正式展開作業之前就會實施的。

這是我的提案,我認為透過這樣的現場活動,可以讓亞洲各國相互開發人力。在解決課題上,透過國際交流的設計教育,可以做這樣的人才培訓;另外也可以藉此發現課題,在其中提昇溝通與協調能力。有了這樣的人才培育,在里山林地保護、都市居民改善、情報監控、市民環境接觸等方面,都可以加強。因此,美濃國家自然公園,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自然教育、農家參與,來做人才培育。

接下來要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公園制度,這是吉野各歷史公園村九形所長提供的資料。日本的公園制度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下方看到的是地域性的公園,也就是自然公園,土地為私有,會限制一些特定行為,這種例子和山村塾的例子比較相近。再來是營造物公園,台灣翻成計畫公園,是由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買進土地,建造而成。

目前日本的國營公園有17處,大部分是海岸、森林的景觀地區,被設為歷史公園有3處。國營的吉野各公園是西元前三世紀到三世紀的一個文化遺址,它也可以說是博物館型的公園,周邊有很多水田;從稻作的繼承觀點來看,這個公園也是一個代表性的文化景觀地區。在這個歷史公園裡,我們恢復水田原貌,讓小學生種古代稻米,用傳統方式收割,類似這種稻作收成或製作稻草人的活動對象,都是讓全家人一同來體驗。雖然山村塾也有類似活動,但是如果國營公園也這樣做,就可以讓更多學校做為學生體驗的場所。為了讓一般學生參加,這個公園積極招募了許多市民志工來做導覽,並指導翻譯以做出適切的導覽;在計劃公園中,透過這樣的口譯訓練導覽的例子也很多。現在日本的公園制度正在改變,希望能將311海嘯侵襲的地區變成公園,原本大家居住的地區,經過20公尺海嘯的侵襲,現在被夷為平地,也禁止再建造房子;因為地區面積廣大,現在有計畫將它轉為地方性公園,也有人提案把它建立成震災國營公園。另外也有人希望可以在裡面務農,所以提案想做法律變革。因為震災,有很多城市被迫棄置,卻有很多神社留了下來,因為寺院和神社都建在高處;這些神社都在千年以前就已經建好,留給了我們訊息和示範。究竟過去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對於過去的再評價,現在也正在進行。景觀是活的,像農家這樣的空間存在的確有重新評估的必要性。

最後是結論。為何NPO活動在農村是必要的?主要是因為農村衰退、人口減少,導致人和自然的平衡瓦解。那麼如何在農村展開NPO活動?從對天災的危險意識開始,上述很多農家的活動也足以說明。如何提高都市居民的活動參與?可建立以家族為單位的參與型態,或設立多樣化的志工活動。那農村體驗有什麼成效?主要是環境保護的實現和都市與農村的人才培育。在人才培育上不是只有技術和知識面,強化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再來是今後的課題和展望。不管是地緣或地域,或是自然持續的觀點,指定景觀公園和實施計畫都是被要求的,我們都希望這些計畫能把願景描繪進去。但是在地緣之上還必須有知緣,有可能是NPO或大學,有必要開發新的價值,聚集資金和人才,實施新的作業;不過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實施場所的人才和活動品質。感謝大家的聆聽,歡迎大家提出問題。

丘如華:感謝教授給我們兼具廣度和深度的演講,對美濃來說很有幫助。相較來說,台灣是學者、地方居民、NPO和政府的三角關係,跟日本是農民跟公部門合作不同,我覺得很有趣。日本有許多重要的人文景觀,幾乎都跟梯田、灌溉系統有關,有許多案例都提高我們對這些議題的重視。日本有一個「故鄉」的軟性說法,對都市人來講,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第二「故鄉」,心靈的故鄉,這是非常重要的。當都市居民來到農村以後,農村除了服務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向,是今天演講給我們最大的提示。我們追尋的還是「歸屬感」的問題,所有的農村都面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其實台灣的問題比日本還嚴重。比如說,台灣已經有人去日本研究廢棄教室的使用問題,附近有三所小學也面臨同樣問題,我們應該使用既有空間和資源,而不是再建大型企業。

觀眾1(蕭詠太):我也很關心社會企業的發展,在這邊提出兩個問題。像這樣的活動是不是需要付費?山村塾的財務狀況如何,資金是仰賴民間還是政府?

觀眾2(宋廷棟):請朝廣教授介紹一下開發工團做的事情和評價?

觀眾3NPO對當地農民的實質幫助?美濃未來將會是地域性公園,對土地運用會有限制,日本是如何處理?比如說美國是無法再轉賣的。

朝廣和夫:一年三萬到四萬日幣,可以拿三十公斤的稻米收成,15年前日本有補助梯田計畫,這是付給專門職員的薪水,宿營型十天是三萬日幣,不管是政府或企業補助,是政府委託他們的收入,能不能持續當然是個問題。

第三部門是在知緣這個部分,NPO在日本就是第三部門,就英國來說,志工、NPO和第三部門,在環境保護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本的話,經常有政府人員進駐,所以沒辦法發揮很大的效果。第三部門在日本也是很大的課題。

至於山村塾對地方的好處,事實上他們的活動已經延續十八年,剛開始很難得到居民認同,但是在公部門和大學對山村塾的活動有很高評價,因為他們是持續型的活動。我認為接下來地方就會有利益出現,特別在人才培育和地方文化遺跡的保存價值一定會有成效出來。今後不只是環境保護,可能也會有社會企業、商品開發,一些財源出現,像北海道也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在私有土地的使用上,政府這邊有租金減免的獎勵措施,提供活動補助金,會給地方上一些好處。

郭瓊瑩:國營公園會把土地買下來,再去做一些營造,不是完全自然。在定位裡面,地方公園和國營公園的差距是什麼?

朝廣和夫:第一個是土地買賣。國家出錢去買的話,就是國家自己管理;如果是地方性公園,土地就是私人的,管理上就比較不嚴格,因此在景觀控制上就比較困難。

丘如華:除了老師提到的案例,在日本新潟的越後,也有把農業、農村、食材、景觀、藝術、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國外紛紛進駐學習的成功案例,去年還在瀨戶內海舉辦了七個小島的藝術季。我們除了要思考人跟土地的關係,也要想到水資源的問題,美濃也是因為水資源問題才有今天。這20幾年來,美濃還持續在運作,我希望還有更高的高度思考美濃的前途。對我來講,美濃就是一個學校,如果能開放更多人過來,才是一條健康的路。都市跟農村的交流是很必要的,除了讓外地的人進來學習,我們高雄市本身也要相互學習,資源整合之後再彼此交流,讓都市人向農村學習也很必要,盧局長或許可以思考這一點。外地人也許不了解地方上的老規矩,卻可以客觀地看到地方上的問題,下次希望可以看到美濃人的笑容,讓大家感覺生活在美濃是很幸福的。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會議影像紀錄:開幕式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圓滿落幕,第一天的討論,激盪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待解。感謝大家的幫忙,也感謝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只有聽見了不同意見,才能時時檢討所作所為。


10月22日的早晨晴天萬里,極適合賞鳥、觀蝶、看美濃的人文史蹟,就在這天,來自四方關心美濃推動此次研討會的主辦單位為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為曾文忠。開幕式時,曾老師宣示了推動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決心。推動國家自然公園,大家都是本著愛鄉土單純的心,懷著為鄉土做一件事的初衷,大家共同努力。但是,推動過程中,是一條大家都需要學習的路,學習彼此溝通,聽聽不同的聲音,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但是反對的聲音一定要聽,因為,大家都不希望單純的初衷,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李永得副市長承諾,高雄市政府一定全力支持、協助美濃推動國家自然公園。美濃黃蝶翠谷擁有豐沛的生態,為維護生態的多樣性,在地社團和政府從多年前起就開始極力爭取成立國家公園的可能性;市府都發局說,將申請設立為第2個「地方級國家公園」。高市府都發局指出,這是繼今年4月中央核定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後,市府與地方共同企劃的第2個申設計畫;都發局長盧維屏說,進步的國家公園推動理念,是藉助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的地方自主性來引導國家資源力量正確的投入,形成「地方級」國家公園。


鍾紹和立委再度表示自己對於美濃水土的關切,為了雙溪母樹林的生態,督促農委會、林務局需對於那邊的生態有所作為。所以林務局在99、98、100、101年編列了預算,作為母樹林成立生態公園的經費。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研討會:說帖

鍾昀臻(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推動委員會 執行秘書)

什麼是「國家自然公園」?
依照《國家公園法》第六條,國家公園的選定基準為:一、具有特殊景觀,或重要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棲地,足以代表國家自然遺產者;二、具有重要文化資產、史蹟,其自然、人文環境需由國家長期保存;三、具有天然育樂資源,風貌特異。
例如墾丁國家公園具有高位珊瑚礁、海蝕地形、崩崖地形等奇特的地理景觀,海岸林帶的植物群落特殊罕見,每年還有大批候鳥自北方至此過冬。
又如最新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為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西南部,鄭成功在此建都設郡、台灣與大陸閩南的商業貿易航道起源於此,這邊也有特殊的潟湖、海埔地等特殊地形,黑面琵鷺、紅樹林木本植物等多樣的動植物。
除了現有八座國家公園所包涵的範圍,台灣仍有多數地方具有值得保存的自然生態、人文史蹟、特殊地貌,但資源豐富度或面積規模較國家公園小,則可劃為「國家自然公園」。而國家自然公園推動設置目的是以保護區系統,保護管理自然人文資源,統整既有保護區土地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之衝突。同一區域內,土地可以依照現有土地利用與資源特性,劃分為五種區域,管理方式亦有所不同。生態保護區、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這三區具有珍稀而不得破壞的自然人文資源,嚴格把關可能會破壞資源的行為。一般管制區則尊重土地使用人的經濟需求,住民不會因為劃設國家自然公園而需改變使用土地的方式。遊憩區准許有限度的育樂、教育行為。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應成立,因為
現階段國土利用面臨重大課題:鄉村快速都市化,發展主義至上,大型工程四處竄起,環境遭受破壞;為了財團的私人利益,公有、私人土地被(強制)徵收蓋工業園區。美濃也難逃過度發展、斲傷環境的趨勢。劃設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主管),有別於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交通部觀光局主管)因過度發展而造成區域自然人文的破壞情況,在永續利用的原則下,保護美濃的自然人文資源並發展觀光遊憩。美濃具有豐富自然人文環境,足以劃設國家自然公園。
我們認為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範圍應該以公有地為主,構想的範圍為雙溪黃蝶翠谷、公定古蹟、美濃群山、無形文化財(八音、文學等)。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應成立,因為
黃蝶翠谷自然生態資源豐富黃蝶翠谷位於美濃東北方的廣林里,位處美濃溪之上游源頭。日據時期,日本人在此建立「竹頭角熱帶樹木園」(現稱雙溪熱帶母樹林),成為全台珍貴的熱帶母樹林園。現今母樹林面積有7.56公頃,尚存96種外來樹種,其中28種在台灣僅此園所獨有。
  1. 蝶類黃蝶翠谷是聞名遠近的生態型蝴蝶谷。日據時代日本人在本區域廣植鐵刀木,因鐵刀木是淡黃蝶幼蟲之寄生植物,加上此地環境、氣候、蜜源植物等諸多條件配合下,成為淡黃蝶生存的重要棲息環境。由於本處早期設有熱帶母樹林區,區內林木蒼鬱環境清幽,擁有許多珍貴植物,又本區有東勢坑溪、雙溪匯流,除了早期栽植的鐵刀木外,林內植被因自然演替而成為林相豐富之次森林,其中不乏諸多蝴蝶之寄生與蜜源植物,孕育相當多的蝴蝶。除黃蝶外,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曾於20062007年進行調查,總計調查共紀錄到5115種蝴蝶。其中,弄蝶科16種,鳳蝶科7種,粉蝶科17種,灰蝶科26種,蛺蝶科49種。全台幾乎四分之一的蝴蝶在此都可看見,蝴蝶種類極為多樣。
  2. 鳥類國際鳥盟在1999年將此地列為森林山鳥型的「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重要野鳥棲地計畫由國際鳥盟提出,透過棲地的保育策略,達到同時保護多種鳥類的目的。黃蝶翠谷的鳥類總計有3695種,其中6種為台灣特有種、26種為特有亞種;第一級保育2種(熊鷹、黃鸝);第二級15種;第三級3種。豐富的鳥類相包括八色鳥。八色鳥(Pitta nympha) 在台灣地區屬於稀有夏候鳥,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之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並為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亞洲鳥類紅皮書中「易危」(Vulnerable) 鳥種之一。2003-2004年,台灣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調查發現,黃蝶翠谷是八色鳥夏季重要的繁殖地,在八色鳥的保育,扮演著重要地位。另外,列名為「文化資產保存法」裡第一類瀕臨絕種動物的朱鸝,在雙溪谷地口的熱帶母樹林可見其覓食、配對築巢、孵卵、育雛。目前台灣西岸低海拔地區已罕見朱鸝棲地,雙溪谷地是台灣島西岸朱鸝少數棲息地之一。
把黃蝶翠谷列為生態保護區更與世界級的保育觀念契合。2000年聯合國千禧年高峰會,各會員國領導人訂定「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用8大目標評估世界邁向永續發展的進度,其中一項指標包括「確保環境永續發展能力」。從2010年起,聯合國評估全世界對於「確保環境永續發展能力」所做的努力時,把「重要野鳥棲地的保護程度」列為評估項目。2011年的年度《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報告》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指出,全世界只有26%的重要野鳥棲地獲得充分保護,世界各國對於重要野鳥棲地的保護計畫仍待加強。目前台灣共有53處重要野鳥棲地,這些重要野鳥棲地中,有許多的區域已位於國家公園等國家級保護區中。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成立後,將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保育黃蝶翠谷裡的鳥類等生物,生態分佈資料能詳實建構,這對全世界齊心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亦有所貢獻。
黃蝶翠谷的多樣生態具有發展國家自然公園的優越條件,亟待保存,如劃成生態保護區域,可作為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更可作為低海拔物種復育的基因庫。
黃蝶翠谷為重要水源區。聯合國大會將2011年確定為「國際森林年」,因為森林涵養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源,各國已經認同森林在環境保護的重要角色,紛紛立法嚴格保存森林的樣貌、完整。2011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發表《世界森林狀況》,提到世界各地民眾以不同的形式依賴森林生存,而上游集水區的森林保護河流的完整,涵養水源。黃蝶翠谷正可保護河流及水源,對於下游人民的生計、安全至關重要。
黃蝶翠谷的地形,似一漏斗狀,東、西、北各以高起的稜線為界,形成分水嶺,跟周邊的杉林、六龜區隔,自成封閉的集水區,谷地內重要的溪流,自西而東,依次為水底坪溪、六秀坑溪、中心崙溪、發誓坑溪、鹹泥坑溪、西路坑溪、東勢坑溪,最後匯流成為雙溪,亦即美濃溪源頭。近年來黃蝶翠內的林木遭到濫墾,導致每逢暴雨,洪水夾帶大量泥砂淤積於河道內,致使河道疏洪能力減低,洪水常漫溢中下游兩岸,使美濃遭受淹水之苦。黃蝶翠谷的林相有單一化的趨勢,充斥著違建、果樹,這些現象導致美濃溪的集水區無法涵養水源,山上的土地失去制洪的功能,遂讓美濃的淹水情況極為頻繁。黃蝶翠谷如納為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內將限制破壞水土保持的人類行為,有助於改善美濃淹水情形。
黃蝶翠谷有多個斷層經過,地質特殊。黃蝶翠谷區域內有六龜、廣林、月光山、枋寮、竹頭山斷層、茅窩斷層、月光山斷層。竹頭山斷層為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右移斷層,此斷層在日據時代曾被質疑過,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進行的「美濃水庫地質構造特性研究計劃」證實此斷層的存在。茅窩斷層、月光山斷層造成地質脆弱的薄山脊。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應成立,因為
人文史蹟遍布美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指定審核委員西村幸夫 (Nishimura Yukio)說過:「美濃,是台灣重要的文化保存發展地區。」 尖山與雙溪均為《笠山農場》的文學創作場景,美濃諸多地方也是鍾理和的文學地景。美濃目前多處的文化資產,例如竹仔門電廠、瀰濃東門樓已列為國定、縣定古蹟,美濃廣善堂已列為歷史建築。
美濃多處列為古蹟的伯公,例如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是維持客家傳統伯公形制的實體古蹟;伯公祭禮有在地居民的參與,保存這些古蹟更有保存「在地參與」的象徵意義。
聯合國所定義的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層面。美濃具有多項應傳承的文化遺產,例如二月戲、新年福、滿年福、伯公會、義塚祭祀、善堂九獻禮、宗族嘗田制度、年節敬阿公婆等。客家八音也列為值得保存的傳統藝術,八音的現場演奏是活的古蹟保存的典範。根據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博士的研究,「美濃是目前六堆山歌風氣最盛及保持傳統曲調最完整的地區,尤其以半山謠、大埔調(美濃調)、正月牌、新民庄調四大調為美濃所獨有,不見於北部或六堆其他地區,是相當特殊的現象。」
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代表著生命進化的紀錄,也象徵在地文學特色的發展階段。全球化急速蔓延,社會急速變革,無形、有形文化遺產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逐漸斷裂,文化遺產本身也面臨損壞、消失、破壞的嚴重威脅。現有的國際人權文書,例如1948 年的《世界人權宣言》以及 1966 年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盟約》皆明示保存文化財很重要,美濃國家自然公園能建立一套完善制度,達此目的。
根據行政院客委會所進行的台灣客家鄉鎮人口調查中,美濃鎮人口中,客家族群約佔90%,是台灣客家地域少數的客家族群最密集的居住地。現有的國家(自然)公園均是閩南、原住民聚落所在,美濃開庄近三百年,是台灣重要的客家傳統文化區,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美濃具有人文資源的地域如正式列為史蹟保護區,可防止不當破壞,更多資源將挹注於此,展開系統性的調查,並加以保存。
美濃已公告的古蹟如下:
名稱
類別
種類
位置
公告年份
竹仔門電廠
國定古蹟
產業設施
獅山里竹門20
2003
瀰濃庄敬字亭
()定古蹟
敬字亭
中山路與永安路口
1991
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
()定古蹟
伯公
龍肚段4252地號
1998
九芎林里社真官伯公
()定古蹟
伯公
竹頭角段612-1地號 
1998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定古蹟
伯公
瀰濃段953地號
1998
金瓜寮聖蹟亭
()定古蹟
敬字亭
德興段574地號
2000
瀰濃東門樓
()定古蹟
城郭
東門段415-416地號
2000
美濃水橋
()定古蹟
橋樑
永安路旁
2006
美濃舊橋
歷史建築
橋樑
永安路旁
2005
美濃廣善堂
歷史建築
寺廟
福美路281
2005
美濃警察分駐所
歷史建築
衙署
永安路122號
2007
美濃鎮南隆輔天五穀宮
歷史建築
寺廟
中壇里五穀街32
2010
客家八音
傳統藝術
傳統表演藝術戲曲

2006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應成立,因為
美濃有特殊的山岳地景景觀。美濃群山所構成的地景,居民對其有主觀的情感,更有其客觀值得保存的元素。美濃山脈約在海拔300600公尺左右,娟秀而不予人壓迫感,變化層次分明,如旌旗綿延至旗尾山,其間金字面山、雙峰、月光山、人頭山等奇峰突起;山陵線則逐次向東延伸。
美濃北部、東北部、以及東部等地區地勢較高,屬於麓山帶之丘陵區。東北部與六龜鄉交界之大貢占山海拔高度為823公尺,為美濃境內最高山;狗寮山海拔高度為554公尺,狗寮山西南方之竹頭山海拔高度為535公尺。美濃北邊嶙峋峻峭的美濃山脈,傍著高大翻浪似的菸田,「行上行下,不如美濃山下」,充分傳達美濃長住居民、返鄉遊子的心境。
美濃山脈是玉山山脈南向的最後餘脈,位處荖濃溪與楠梓仙溪夾抱之地,地理形勢壯闊。美濃山岳不僅構成特殊地質景觀,也留存著戰爭記憶,更是歷史廊道。我們建議劃為特別景觀區,這樣將有法源依據,加以限制、禁止破壞重要地景的行為,也會有資源挹助,復育已遭破壞的地景。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IN!
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擴大經營管理範圍,有意將美濃納入風景區範圍。而國家風景區常常使人與國家自然公園混淆。我們認為美濃應該成立「國家自然公園」,而不贊成納入成為「茂林國家風景區」。國家自然公園設置的主要目的是成立一處「自然資源合理經營使用」的地區,保護世界級或國家級的珍貴自然資源、文化遺產,建立這地區完整的地域資料,民眾在永續經營的規範下參訪這些地方時,完整的自然人文相關資料可讓民眾對於這些地方瞭解得更深、更廣,更珍惜這些地方。
反之,「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簡稱「國家風景區」,依據《發展觀光條例》第11條所劃設,全台共有12座,隸屬交通部觀光局管轄,設有風景區管理處經營管理之。國家風景區設立的目的主要為觀光,為了觀光,通常引進可以吸引人潮的建物,如大飯店、大型遊樂設施;生態保育的觀念在衝觀光人數的壓力下,就顯得不重要了。
《發展觀光條例》規定國家風景區需「維護風景特定區內自然及文化資源之完整」,但「茂林國家風景區」似乎與這宗旨背道而馳,大肆在原本應限制人為過度開發的山上興建大飯店、修路造橋,其管理處中心更設置在濁口溪行水區邊坡,六龜遊客服務中心亦設立於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旁。這些作為不但無助於維護自然資源,更危害山坡之水土保持。而88風災過後,茂林國家風景區並無計畫復育生態,保育社區人才。
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願景是,限制黃蝶翠谷內的開發行為,以保育谷內的自然生態系統,在上游涵養水源,也避免谷內的多項斷層對美濃人民造成危害。黃蝶翠谷和美濃群山所構成的綠帶系統可連結物種重要的繁衍地、棲地,也形成特殊的美濃山地景。國家自然公園強調土地應該據土地特性、使用現況加以分區管理,我們認為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範圍應該以公有地為主,構想的範圍為雙溪黃蝶翠谷、公定古蹟、美濃群山。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內的私人土地可劃成「一般管制區」,原本的經濟活動(例如農耕)仍得以維持,而透過永續的自然資源管理、使用,在承載量與環境恢復能力的限度內使用資源。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尊重在地的人文史蹟,藉由保存重要歷史遺跡來強調當地傳統與文化價值。不同於傳統由中央政府官僚用單向命令的管制方式,美濃國家自然公園將透過各方參與,尤其是在地人的共管方式,彼此監督。
台灣人的故鄉面對現代化、都會化衝擊,成立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保存,也是台灣人面對這些衝擊能否保存、再發展的可能性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