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光華村包括三個社區:茄苳仔、柑仔宅、頂笨宅(以閩南語發音),以頂笨宅座落的海拔最高,約海拔1000公尺,所以早期稱為頂盆仔(以閩南語發音),後因負責謄錄的戶政人員不諳閩南語,所以誤謄為「頂笨宅」。此地早期的產業包括稻米、竹筍、造紙。後來產業轉移,也種植檳榔、烏龍茶、蔬果。相較鄰近的生態旅遊地,頂笨宅還保有一整片次森林,包括最吸引野生動物覓食的樟楠科闊葉林。頂笨宅於1995年成立「頂笨宅文化發展協會」,致力於文化保存與生態復育的工作,當初成立也有意要利用在地的自然文化資源,發展在地的生態旅遊產業。
2002年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開始推行社區林業,藉此宣導社區的保育觀念。2008年,頂笨宅社區因為出色的保育成果,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遴選為績優生態旅遊地。這裡的居民最驕傲的保育成果是飛鼠的復育。以前物資較貧乏,居民多習慣去山上捕獵野生動物,以補充缺乏的動物性蛋白質。而飛鼠是常遭捕獵的野生動物。飛鼠,也就是鼯鼠,在台灣更有三種鼯鼠,按體型大小依序是: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小鼯鼠,皆是台灣特有亞種。但是,經過長久的社區互動,居民對於保育的觀念慢慢接受。居民自嘲,這裡的野生動物看到遊客都不會閃躲,所以居民笑稱這些是最笨的動物,但動物或許也在笑他們是最笨的居民,今天又帶人給我們動物看了!
「頂笨宅文化發展協會」讓我最感動的一段故事是,九年前一位獵人因為妻子的一番勸說,遂放棄打獵,決定致力於保護動物。後來,這位獵人試圖勸說社區的獵人放棄打獵,也加入保育野生動物的工作。打獵不是原罪,早期物資貧乏,居民為了謀生,只有去深山獵取食物,這當然有其必要。但是打獵如是為了娛樂,那就應被討伐了。讓我感動的是這位獵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逐漸勸退其他獵人不再打獵。改變的過程一定急不來,只有慢慢來,才有可能有重要的改變。
一個優質的生態旅遊地,勢必要由一處優質的社區經營。什麼是優質的社區呢?這處社區的居民要有互相討論的度量,方能達成共識。社區居民均有其不同的營生方式,但是這些居民應該要有一項體認,就是優質的生態旅遊地,其自然人文資源一定是最原始的面貌,不受外界太多衝擊,財團的髒手也未伸進來。居民必然特過長久的討論,才能達到這些理想,也才能達成社區共同發展的方向、終點。取得共識繁複費時,如果社區對於一件事情仍有重大歧見,不如暫緩,再用其他方式溝通。強制執行,很粗暴。
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應要有清楚的願景:我們社區需藉由生態旅遊,達成什麼?日本岡山縣的美星町的一群老人,某夜感嘆年輕人外移,徒留老年人在鄉凋零:「這裡除了星星,什麼都沒有。」居民想:那就用星星來發展我們社區,來成立「星星的故鄉」吧!為了防止光害,居民盡可能關上窗簾,減少不必要的光源,也開始學習有關星空的故事。外地人慢慢被吸引過來,體驗沒有光害的地方,欣賞星空真實的樣貌,也來聽社區的專家聊「天」,也帶動了當地的地方產業。
生態旅遊一定要先有清楚的價值,也就是社區發展的理念,及達到這些理念所需要的軟體。美星町先有「成立星星的故鄉」這項清楚的理念,居民才去思考需要有什麼配套的軟體措施:熟諳天文的專家、懂得說故事的居民等。最後才去思考需要什麼硬體。台灣現在好像是反過來的,理念、軟體都不先想清楚,淨想要把工程搞大。不管是否需要硬體,先搞再說。結果一大堆不需要的大型建設破壞自然人文環境,社區的財團笑哈哈,居民仍舊苦哈哈。
生態旅遊我認為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理念:回饋地方。社區居民經過場期間的討論、爭辯、達成共識的過程,這個社區的居民相對於其他社居,一定相對熱心參與公共事務,也比較能認同社居的共同福祉。社區居民應能瞭解,社區的環保、人文、保育等工作,造福了社區,會讓更多人願意參訪,所以對社區、個人皆有益。社區居民如能成立「社區公積金」,鼓勵社區居民定期捐獻生態旅遊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的一部份,作為社區發展的基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