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重建保護區與自然資本 日本走出311災後復興之路

文字大小

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94982

 30  3 Share0 

 


【首屆亞洲保護區大會在仙台‧現場系列報導‧1】
本報2013年11月14日日本仙台訊,詹嘉紋報導
秋颱海燕於日前襲擊菲律賓中部地區,超過1千萬人受災;而2011年3月,日本蒙受大地震襲擊,引發海嘯重創東北。在人口普遍稠密的亞洲地區,極端氣候及環境劣化造成身家性命損失的風險也更高,保護區是否能成為救生索?又該如何落實?
災後調查之海岸變化
第一屆「亞洲保護區大會」(1st Asia Parks Congress)13日揭幕,來自亞洲各地,研究、執行自然保護區/保留區/國家公園管理政策及實務的代表,齊聚仙台國際會議中心(Sendai International Center),展開為期5天的工作坊和資訊交流。
此會議由日本環境省與世界自然保育聯盟(亞洲保護區大會會場IUCN)共同籌辦,會議目標包括:建立亞洲保護區之間的合作關係、達成2010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愛知目標、在2014年的第6屆世界保護區大會(WPC)或其他國際會議中,提供亞洲的保護區觀點。

跌倒後,怎麼站起來?  三陸復興國定公園的里山概念


災後2年餘,宮城縣的仙台市,處處可見試圖自災後振作的痕跡,除了急於恢復地方經濟與活力,這樣的努力,也體現在重整自然資源上。
位於日本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的「陸中海岸國立公園(註1) 」( Rikuchu Kaigan National Park),在震災中,有大範圍面積遭海嘯破壞。而在重建計畫中,日本官方嘗試以新的思維和管理觀念來看待國家公園。
武内和彦博士合國大學副校長武内和彦博士(Kazuhiko Takeuchi)表示,沿海受災地區的人文、漁業皆無法與自然分割,因此,朝向「里山精神」所提倡、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管理模式,是重建時的主要考量。
而藉由持續調查的生態數據,例如2010~2012年宮古灣內海草床(seagrass beds)的消長範圍,可推估自然受災後的回復狀況,做為制定相關措施的依據。
2013年5月,「三陸復興國立公園」(Sanriku-Fukko National Park)誕生,整合了原先分散的國定公園、國立公園、自然公園,除卻原本「陸中海岸國立公園」的範圍,還納入了位於青森縣的「種差(tanesasi) 海岸階上岳海岸縣立自然公園」等,預計陸域面積將達到1萬4635公頃,而海域面積則為4萬1300公頃
武内和彦博士指出,此國立公園乃基於日本《2011-2020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政策,推展之「綠色重建計畫」。他說:「我們受自然庇護,也受自然威脅。」不只要修復人與自然關係,也要傳承受災經驗,莫忘教訓。
因此,他認為未來國家公園的功能,也應有所轉變,例如:
一、從只保護原始自然,及防止大規模開發,到關注生物多樣性及文化、保全里山、里海並加以活用、促進自然風景的再生與修復。
二、從周遊型觀光(Round-trip)和團體旅遊,轉變為能深入了解自然與文化的體驗式和長住式觀光,或生態旅遊。
三、國家公園管理從中央機關及地方政府主導,轉為與當地居民合作共管,並尋求與其他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結盟發展。
三陸國立公園擴增範圍的景點照

投資保護區,最划算的綠色經濟!

日本藉由災後反省、重建的經驗,展現了他們不但想重新站起來,還要站得更穩的企圖心。而保護區管理能促成多大的防災作用,也是與會者亟欲討論的。
IUCN保護區世界委員會主席Ernesto Enkerlin-Hoeflich教授表示,保護區(protected areas)是解決當前世界困境,如:全球暖化、水資源短缺、極端氣候等困境的解藥之一。
他以墨西哥為例,根據2010年統計,保護區內的森林砍伐量一年僅0.06%,非保護區則為0.55%。而研究顯示,不管是碳吸存、水資源涵養保存、食物安全等,皆有長足進展,最具效益的氣候變遷調適措施,便是設立保護區。於是2010年7月,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墨西哥成了首個推行「保護區氣候變遷專案」的國家
他認為全球已有夠多成功案例證明:投資自然,是最划算的經濟行為。接下來的關鍵/最難的部份是人們必須儘快行動,因為「環境狀況變化得非常快」,現在可能就是我們改變的最後機會。不過他也提醒,同區域勿設立太多零碎、不連貫的保護區,否則成效將不如預期。

台灣不落人後,積極發聲

而此次會議,台灣有多位官方、學界及民間代表與會,接下來4天,皆會參與大會6大主題發表,分享台灣經驗。
台大森林系副教授盧道杰認為,本次大會的意義在於,以往皆以歐美觀念、案例為保護區先驅,如今亞洲區能有發展的共同點及方向,像是里山(Satoyama)、里海(Satoumi),以及原住民自治的環境保育區(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 ICCA)等,並首次串連、凝聚共識,互相合作,是個好的開始。
*工作小組六大主題*
1- 天災與保護區(Natural disasters and protected areas)
2- 保護區內的旅遊及環境教育(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protected areas)
3- 保護區內的傳統及文化(Culture/tradition, and protected areas)
4- 保護區共管(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5- 保護區的國際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protected areas)
6- 生物多樣性與保護區(Biodiversity and protected areas)
※註1:日本的國立公園,在IUCN分類等級上等同台灣的國家公園。
※ 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上線囉,邀請您來按讚,一起推廣環境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